2017年,全国农区治蝗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规划(2014-2020年)》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加强蝗情监测预警,落实属地防控责任,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进防控信息化工作,确保蝗情稳定可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全年目标任务是:全国农区飞蝗防控面积2000万亩次左右。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入境蝗虫不二次起飞”的治蝗目标。农区飞蝗达标区处置率达100%,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比例达到70%以上;土蝗达标区处置率达7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占60%以上,绿色防控比例达到60%以上。飞蝗虫口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0.5头以内,土蝗虫口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2头以内,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重点蝗区数字化勘测任务完成80%以上,防控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属地责任。按照“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蝗灾可持续治蝗工作职责,督促完善各级蝗灾防治指挥机构,对重点地区县级以上蝗灾防治指挥机构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各地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结合《全国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规划(2014-2020年)》制定和完善防治方案,积极开展工作。
(二)提升监测能力,落实值班报告制度。各地务必要做好蝗情监测工作,跟踪境内外蝗虫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发布预报。在蝗虫发生与防治的关键期间,要严格实行值班制度和蝗情报告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值班,全面准确地掌握蝗虫的发生动态,为治蝗指挥部决策和地方防控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要充实基层蝗情监测队伍,落实农区每万亩蝗区有1名查蝗员、农牧交错区每5万亩蝗区有1名查蝗员制度,保持监测队伍稳定。有条件地区要探索开展蝗虫监测物联网技术应用试点,提高蝗情自动化监测水平。
(三)加大设施建设,做好治蝗物资准备。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以植保工程建设为契机开展蝗虫自动远程实时监测试点,持续更新蝗虫防控设备,大力发展大型施药器械和航空治蝗,对已有的蝗虫应急防治站和机场,省级治蝗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在紧急情况下要统筹调配使用。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扩大各级财政专项和转移支付预算,统筹项目管理,保障正常工作的开展。
各级植保部门要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落实中央治蝗补助资金,努力争取地方财政资金投入,提前做好有关飞机调度、防控药剂采购、购买防控服务、技术培训以及后勤保障等工作,备足防控物资,为开展防控行动做好准备。
(四)持续科学研究,加大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应用。积极争取科技项目支持,加强新型生态控制技术、新型生物防治技术、天敌的保护与利用、蝗虫灾变规律以及监测预警技术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走科学防控之路。重点推动蝗虫生物防治向低耗、多元化品种和绿色剂型方向发展,注重治蝗速效与长效相结合,加大对蝗虫微孢子制剂、防蝗真菌制剂、蝗虫信息化合物制剂和植物源药剂,以及粒型、缓释、多功能等剂型的研发力度。
要按照《全国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规划(2014-2020年)》的要求,大力推广微孢子虫、绿僵菌、印楝素、苦参碱等生物防治技术,支持有条件地区因地制宜应用生态控制技术加大蝗区面貌改造力度。在中低密度发生区、湖库及水源区、自然保护区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要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中央蝗虫防控补助资金优先应用蝗虫绿色防控技术,飞机防治全部采用生物农药。要加强绿色治蝗技术培训,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的融合。
(五)发挥信息化作用,加快蝗区数字化勘测进程。各蝗区省要加大蝗虫防治指挥决策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力度,充分利用中国蝗害防治信息网(http://www.greatlocust.com)平台作用,建立健全全国蝗灾信息数据库,开展蝗情信息共建共享。今年,计划完成重点蝗区80%以上的数字化勘测任务,各蝗区省要加大数字化勘测工作力度,普及安装野外信息采集APP应用,保证每蝗区县有一个账号,实现蝗区信息上传的便利化。要加强数字化勘测技术培训,使系统管理员和蝗情调查员能够进一步熟练掌握系统操作技术和蝗区勘测技术。
(六)强化技术指导,适时开展联防联控督查。在6月至9月治蝗关键时期,要加强治蝗督导和技术指导,确保突发蝗灾能够及时有效的防控。同时,飞机作业和人工施药事关飞行安全和人畜安全,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培训,防止人畜中毒和其他伤亡事故发生。要督促各地加强蝗情监测,做好防控物资准备和应急防控演练。接报突发重大灾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配合灾区应急扑灭。今年,将继续组织“东亚飞蝗联防联控协作小组”和“亚洲飞蝗、西藏飞蝗联防联控协作小组”,会同有关专家开展联合监测、联合会商和联合防控,对各地应急预案、值班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等开展抽查和互查工作。
(七)提高专业化程度,推动防控机制转变。各地要坚持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支持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蝗虫统防统治工作,除监测预报等公益职责外,防治工作要逐步实现由政府直接承担防治任务向专业化统防统治承包防治的方式转变。重点蝗区要初步实现蝗灾防控组织专业化、防控装备精良化、防控行动快速化,确保及时有效地控制蝗灾。
(八)扩大国际合作,促进治蝗水平跃升。参加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第八次联合治蝗工作组会议和第六次专家技术研讨会,深入开展中英牛顿基金蝗虫遥感监测技术合作研究,加强对老挝防治黄脊竹蝗的技术援助力度,积极开拓与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治蝗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