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全国有6亿栋房屋”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6亿栋这个数据太笼统,具体到每个城市都有多少,那就不知道了。其实,统计局每年都会公布房地产数据,这些资料在网上很容易找到。
笔者统计了2000年-2021年,每年北上广深的竣工住宅面积。
第一点,为什么从2000年开始统计。因为,1998年我们国家的房地产开始商业化。房地产的建设周期一般是两到三年,所以从2000年开始。
第二点,下表所列数据,不是房屋销售面积,不是新开工面积,不包括烂尾楼,而是竣工面积,竣工面积更能说明问题。
第三点,由于2022年广州和深圳的数据没有公布,所以只统计到2021年。
下表面积单位为:万平方米。
年份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2000
1013.7
1388.01
1539.43
524.55
2001
1393.4
1743.9
1304.28
573.21
2002
1926.2
1880.5
1392.66
698.32
2003
2080.8
2280.19
1317.25
816.62
2004
2343.9
3270.43
1045.58
772.2
2005
2841.4
2819.35
1091.48
704.44
2006
2193.3
2746.8
918.05
581.87
2007
1854
2843.62
1001.43
437.14
2008
1399.3
1899.4
865.15
443.77
2009
1613.2
1522.07
965.85
269.54
2010
1498.5
1396.05
950.1
251.1
2011
1316.1
1549.66
938.38
232.66
2012
1522.7
1609.13
940.44
289.4
2013
1692.04
1417.41
897.97
196.33
2014
1804.34
1535.55
1266.35
269.26
2015
1378.22
1588.95
1031.79
202.37
2016
1275.2
1532.88
832.98
280.64
2017
604
1862.74
832.8
183.79
2018
899.2
1730.27
871.7
124.91
2019
583.2
1453.28
1649.46
303.76
2020
728.5
1627.61
923.91
341
2021
981.1
1421.3
656.77
377.45
合计
32942.3
41119.1
23233.81
8874.33
再来看,2000年和2021年,北上广深的常住人口数据。
年份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2000
1363.6
1673.77
994.8
432.94
2021
2188.6
2489.43
1881.06
1768.16
得出一个结论:从2000年到2021年,北京常住人口增加825万人,期间,竣工住宅面积32942.3万㎡,人均39.9;上海常住人口增加815.66万人,期间竣工住宅面积41119.1万㎡,人均50.4;广州常住人口增加886.26万人,期间竣工住宅面积23233.8万㎡,人均34.6。
深圳呢?深圳常住人口增加1335.22万人,期间竣工住宅8874.33万㎡,人均6.64!
当看到6.64的时候,我以为是哪里出错了。我也感觉深圳的数据非常不可思议,我反复确认,数据没问题,计算没问题。真的,就是人均6.64!这下知道,为什么深圳的房价能雄踞第一了吧?
向在深圳无数年轻人说一句很无奈的话:“你不止有996的青春,还有664的人均。”
但深圳也还好,虽然商品房开发少,但还有城中村可以住。
找到的北上广深人均居住面积是:北京33.41,上海37.4,广州34.6,深圳35。可能是深圳的城中村居住面积都没有很小?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数据比较可信,深圳35的数据,我是不信。深圳统计局的数据里,也没有这项。
亚洲国家普遍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人口密集。我们再来看日本、韩国、新加坡的人均居住面积。日本、韩国、新加坡的人均居住面积分别是:35.2,33.2,30。也就是说,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是发达国家的水平了。
到这里抛出一个问题:北京、上海、广州还缺房吗?如果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这个基本的经济学理论没有实效,那北京、上海、广州的房价还会涨吗?
至于深圳,希望哪里多盖点住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