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种业硅谷”吗?(中)-世界十大种子公司

种子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被誉为农业的“芯片”,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作物增收等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有序推进种业振兴,启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各地闻风而动,纷纷提出要打造种业产业园、种业基地、种业之都等。据小兵不完全统计,国内提出打造“种业硅谷”的有八地,分别是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山东潍坊(寿光)、湖南长沙、山东青岛莱西、陕西杨凌、广东深圳、甘肃河西走廊育种基地和北京通州。

今天小兵接着

上一篇“种业硅谷”

的介绍,带大家认识另外两个“种业硅谷”。

一、陕西杨凌

杨凌农作物育种历史悠久,是我国乃至世界小麦育种科研高地和种子研发推广重要基地。作为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我国唯一一个以现代农业为鲜明特色的自贸试验区,杨凌肩负着支撑和引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使命。

成立26年来,杨凌这座中国著名农科城,在中国农作物育种的历史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世界上小麦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碧蚂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小偃6号”、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油菜品种“陕油8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秦冠苹果、首例体细胞克隆山羊、创造全国玉米高产栽培最高记录的“陕单609”等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均出自这里。

2021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实施种业企业“做大培强”工程,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2022年,编制完成《陕西杨凌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暨旱区农业种业硅谷建设规划》,并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实施《陕西杨凌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暨旱区农业种业硅谷建设规划》,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

目前,杨凌全区有种业技术研发平台115个,省部级以上研发平台66个,1000多名科教人员从事育种研究工作,累计培育动植物新品种1100余个,其中小麦品种20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20多亿亩,增产1000亿斤;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700项,并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18个,年示范推广面积1亿亩,推广效益达到235亿元。

杨凌先后引进培育了先正达、登海、良科、大华、秦丰种业和陕西种业集团等百余家种业企业,种子年交易额约10亿元,种子年交易额占全省年交易量的近二分之一。

我国第一家国家农高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二、甘肃河西走廊育种基地

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形如走廊,故名河西走廊,自古以来是沟通中国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通要道,主要涉及甘肃省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城市。河西走廊,还有一个称谓——中国“种子繁育黄金走廊”。“全中国农民用的玉米种子,一多半出自我们河西”,这是河西人民经常说的一句话,足以看出河西走廊在全国育种行业的地位。

2022年5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的《甘肃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提出,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制种基地建设,加大“张掖玉米种子”地理商标的推广和应用,积极打造“酒泉瓜菜花卉种子”和“定西马铃薯种薯”地理商标。《“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提出,河西走廊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业基地。央广网、今日甘肃等媒体报道中提到,河西走廊,尤其是张掖市打造北繁种业“硅谷”。

目前,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外繁制种基地,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75%;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全国50%以上的玉米种子来自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是我国最大的地(市)级玉米制种基地,武威市的古浪县和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金昌市永昌县等也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张掖玉米种子”获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批认定的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全省现有种子企业667家,其中玉米种子企业133家,马铃薯种薯企业83家,蔬菜企业317家,草种生产营销企业28家。全球排名前5强种业企业中有4家在甘肃省建立了中外合资企业或子公司,有16家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在甘肃省建立了生产加工基地。

同时,甘肃省也是全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对外制种基地,世界排名前列的几大种子企业均在甘肃省拥有大量制种业务。在兰州海关注册的对外制种企业有65家,2020年出口种子货值4.6亿元,2021年外繁制种面积达4666.67公顷。

河西走廊育种基地分布图(图自《中国国家地理》)

好了,今天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儿,我们下篇文章再继续。

农业观察小兵专注于为大家提供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普知识,但能力有限、水平一般,难为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支持小兵。

上海测量软件

影像测量仪厂商

三次元影像仪